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与活动 >> 图书推荐 >> 正文
权威排行

国家图书馆2022年度特别推荐图书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2日 10:37  点击:[]

        

202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出版新书约二百种,内容涵盖古籍整理、民国文献、图情学科、文史与经典普及、目录图录、艺术文创等多个出版方向。经社内外专家、读者推选投票,《鲁迅手稿全集》《敦煌遗书书法选集》为“年度特别推荐图书”,《明清黄河文献丛编》等荣获“年度十佳图书”。  

编著者:《鲁迅手稿全集》编委会 编

本书收录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全部鲁迅手稿,共计3.2万余页,较此前出版物增加逾1.46万页,其中不少资料系初次面世。充分体现全、精、真、新的特点,即收录内容更全面、编纂方式更科学、印制效果更精美、出版形式更新颖。全书分为《文稿编》《译稿编》《书信编》《日记编》《辑校古籍编》《辑校金石编》《杂编》七编,分别收录鲁迅文学创作手稿、翻译手稿、书信、日记、辑校整理古籍相关手稿、辑校整理金石相关手稿及前六类手稿之外的鲁迅手稿。除《日记编》外,各编均制作索引。索引单独成册,附于全书之末。

        

编著者:国家图书馆

《敦煌遗书书法选集》是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敦煌遗书整理出版项目。拟遴选、刊布400余件书法水平高超或具有书法史意义的敦煌遗书,绝大多数选自中国国家图书馆之馆藏,少量选自英国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等机构。时代涵盖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和归义军时期,跨度达600年,以大量样本清晰地反映了敦煌遗书的恒久魅力,以及中古时期写本书法的演变。《选集》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图选自国家图书馆新近所摄高清数字图片,版面设计赏心悦目。所有入选敦煌遗书均全卷、原大、原色影印,相当于首次刊布了一大批文献的清晰图版,部分地满足了敦煌学界使用敦煌遗书原色高清图版的需求,在书法价值之外也兼具较高的文献价值。    

                                           

         

编著者:吴漫 主编    王博 副主编

本书是郑州大学吴漫教授在立足于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主持编纂《明清黄河文献丛编》,首次提出“明清黄河治理文献”概念,对明清黄河治理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汇编、撰写提要,总计收录一百余种,是近百年来收录、汇编明清治黄文献最系统、最丰赡的大型丛书,旨在保护传承黄河文化遗产,为系统阐释黄河文化及其蕴含的时代新义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支撑。

编著者:谢冬荣  主编 陈红彦 萨仁高娃 副主编

本书收录国家图书馆所藏历代农业古籍珍稀文献120余种,其中抄本45种,稿本3种,明刻本19种,清刻本45种,所收文献有不少为以往学界难得一见的珍稀善本。如明万历刻本《致富全书》《植品》、明万历二十二年刻本《新刻马书》、明嘉靖三十年张守中刻本《王西楼先生野菜谱一卷》、明嘉靖二十三年王贞吉刻蓝印本《便民图纂十六卷》、清初钱氏述古堂抄本《农书三卷》、清乾隆刻本《教稼书二卷》、清道光二十八年刻彩色套印本《金鱼图谱》等;就内容而言,所选作品基本涵盖了传统农业的各个方面,如种植谷物、农田水利、捕蝗驱虫、种棉植橡、养蚕树桑、养花育草、饲养家畜等。这批珍稀农业文献的出版,必将会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文献参考,推动其研究进程。              

编著者:(第一辑)姚乐野、马振犊 主编;(第二辑)姚乐野 李华强 主编;(第三辑)景堂图书馆 主编

《近代图书馆档案汇编》计划围绕近代图书馆史的若干专题对近代图书馆档案进行整理、编纂。第一辑收录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档案。第二辑收录内容为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档案。第三辑收录景堂图书馆专题档案。                  

编著者:范铁权  主编

本书收录中国近代科学团体文献收录图书一百三十九种,期刊十六种。涉及中国科学社、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等二十余团体的工作报告、机构概况、会务、会员名录、机关刊物、专刊等。资料以学科分类,图书在前,刊物在后,按时间顺序编排。这些资料对研究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科学体制化形成过程、科学团体的组织体系建设、近代科学的职业化过程,深化近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均有所裨益。                            

编著者:王阿陶 著

书在细致梳理民国时期43个图书馆社团的成立及发展梗概的基础上,以中华图书馆协会为个案,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社团的管理与运行机制进行探究。接着,着重对民国时期图书馆社团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研究,对图书馆社团开展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活动进行剖析,全面展示这些社团对图书馆学术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此外,本书还围绕有关重要人物对于图书馆社团的贡献、与图书馆社团的工作往来等进行刻画,丰富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人的观察视角。最后,本书总结民国时期图书馆社团的主要贡献和其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地位,也指出了当时多数图书馆社团功能发挥不全的问题。

编著者:李丹 著

本书梳理了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简史,在总结已取得的成绩、经验的基础上,也指出了现行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在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组织实施、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美、英、日、德、澳等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制度及实践,本书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适合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公共文化研究者与管理者阅读。                                

编著者: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编

本书收入第一至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80余家收藏单位有手书题跋的古籍900余部,题跋3500余条。其中多宋椠元刊和珍贵的稿抄校本。正文由卷端书影、题跋书影和题跋文字三部分组成。同一种书的书影在前,文字在后,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示古籍题跋的原始面貌与今人的整理成果。题跋多出名家之手,内容涉及相关图书的品评、赏鉴、考订、记事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编制有题跋作者人名索引,方便读者使用。

编著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历史研究院 编

该书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数万件涉及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历史的珍贵档案中,甄选档案400余组进行深入解读,梳理重要历史节点和相关史实,配以相关舆图、文物、历史图片及典籍记载,通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方式,从档案文献的独特视角,对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进行全面的历史阐释,以权威的史料资料为依据,分析和阐释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特殊存在形式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编著者:王玥琳 著

本书以中国古代藏书印为主要研究对象。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指书籍收藏者(有时为阅读者)用以表示物权,或反映阅读、鉴赏、整理等藏书活动,乃至单纯展示个性的一类印章;通过钤盖方式,藏书印印记留存于书籍之上。对藏书印的研究,是对古代书籍发展史、篆刻艺术史、藏书文化史和文人文化心理的综合性研究。本书拟全面考察藏书印产生、发展、演变、衰落的历史进程,探讨藏书印如何从传统印章类型中独立出来、其发展与古代书籍发展史的相互关系,分析各时代、各类型藏书印的特点与生成动因,揭示藏书印的重要文化价值与文献史料价值。

编著者:(唐)杜甫 撰  (宋)蔡梦弼 笺注

诗至唐而极盛,诗至杜而集大成,杜至宋而尊称为“圣”。“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词,但亦可窥两宋注杜之盛。宋人对杜集的编集、补遗、增校、注释、批点、集注、编年、分体、分类、用韵、集杜、和杜诸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历经沧桑,今存宋刻杜集注本仅有十数种,而蔡梦弼撰《杜工部草堂诗笺》为杜集编年集注本,流传颇广,影响深远。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特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三家馆藏稀世残本合卷纳配为完帙,高精仿真影印出版,重现宋刻珍本全貌。

                                   

                         

                         

                         

             

             

             

             

             

             

             

             

             

             

             

             

             

           

           

       

     

上一条:2022年度中国好书 下一条: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年度优秀图书

关闭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电话:0535-6903615
邮编:264005
版权所有: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